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40歲後來加拿大的現狀,說實話不樂觀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我來加拿大已經第5年了。


老公是去年才過來的,之前他是體制內的大學老師——一份穩定、體面、規律的工作。

辭職這一步,他走得很艱難。


來之前,無數個夜晚輾轉反側,像一團亂麻:來了以後怎麼辦?生活會變成什麼樣?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?甚至會不會後悔?

有人說,體制像一條溫暖而穩定的軌道——一旦踏上,就會順著它走下去。剛開始可能覺得束縛,久而久之卻習慣了它的節奏和安全感,最後離開就會變得異常艱難。

這是老公在高校工作這麼多年的活脫脫寫照。

現在已經離不開這個體制,害怕出來了找不到飯碗。

說實話,我也是很佩服老公的勇氣——人到中年離開“金飯碗”,從零開始,實屬不易。

既然選擇了風雨兼程,那就只有披星戴月地往前趕,沒有回頭路。

初來乍到:慢節奏的沖擊

剛來時,他對加拿大的慢節奏完全不適應。

辦個證件,動輒要等好幾個星期;打電話去問,工作人員態度非常友好,卻只是說:“還在辦理中。”

在國內習慣了效率的他,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“無能為力的等待”。

等所有手續終於辦齊了,他立刻進入“求職模式”。

聯系移民服務機構,修改簡歷、參加就業培訓;哪兒有招聘會,他就往哪兒跑。

簡歷投遍——Indeed、LinkedIn、政府官網、聯邦官網……最後全都石沉大海,杳無信息。

原因很現實:

很多工作要求加拿大本地的專業證書

要有本地工作經驗

缺了這兩樣,簡歷根本過不了第一輪。


再就是這裡沒什麼產業,大部分都是服務業例如政府機構、教育機構、銀行等

焦慮和碰壁

長時間找不到工作,讓他精神狀態急轉直下,整晚整晚睡不著。不斷的懷疑自己,難道真的是一無是處,沒人要嗎?

我安慰他:“別急,慢慢來,實在不行就去讀書。”

有一次,他聽說警察局招警,立刻去報名。

筆試過了,可體能測試沒能通過——而且中間還被人騙了:有人賣所謂的“警察考試題庫”,他說服自己花錢買來,認真看完,結果真正考試和題庫完全不沾邊。

後來他又聽說海軍招人,也去咨詢了一番,卻得知即使條件都符合,從安調到入職要等好幾年,短期內指望不上。


暫時的工作

為了讓他緩解壓力,我建議去我們學校試試午餐管理員——每天3小時,其余時間還能繼續找工作。

他覺得可以,就試了試。

剛開始,他每天都能准點到崗,負責午餐時間看管學生,維持教室秩序。雖然不算體面,卻讓他找回了一點“上班”的感覺。

幹了幾個月,他甚至開始和孩子們混熟了。可沒多久,學校說午餐管理員太多,不再需要那麼多人,他又一次“失業”。

岔路口的迷茫兜兜轉轉,他意識到——不讀書,不行。

可是學什麼呢?

40多歲,既要面對體力逐漸不如年輕時,又要考慮學習新技能的時間成本。

藍領活兒拼體力,白領崗位拼學歷和本地經驗——站在這個年紀的岔路口,他一時間不知道該往哪走。

這一年,他除了做過幾個月的午餐管理員,其他時間幾乎都在找工作。

每每聊到這,他都半開玩笑地說:

“加拿大啊,工作是沒有的,好玩的多的是,每天就是窮開心。”

話是笑著說的,可背後的無奈,只有我們自己懂。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0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.0017 秒